鄂州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鄂州加速武鄂同城化进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同城化的研究进程

所谓同城化就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地理位置邻近的城市,在某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因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市之间的行政间隔日渐消失,城市之间的资源和其他的一些要素也不受地域的限制,自由的进行流动,互相之间互补发展,城市之间可以实现协同发展。同城化是对一体化理论的延伸,是我国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国内外对于同城化的研究均非常重视,国外在研究同城化的过程中,较为重视一体化、城市群等问题。最早研究同城化理念的外国学者是E.Howard,其在1898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继此之后有众多学者对于城市群进行了 研 究,P.Geddes、、O.Duncan等均针对此进行了研究,并逐步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这对于全球城市的发展都有较大的推动效果。我国对于同城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高秀艳在2007年针对同城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同城化理论是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基础所在。学者桑秋在2009年针对同城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相比于一体化理论,同城化理论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基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多个地区已经认同了同城化发展,并在很多地区开始建设同城化城市。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于同城化的发展仍然是较为落后的,研究的地区也多是针对沈抚、广佛、合淮等城市来进行的,研究的思路也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对地理区位、产业分工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定量方法进行区域研究的较少。本文主要针对“武鄂同城化”进行研究,就是针对武汉市与鄂州市同城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二、同城化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分析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快速,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越发呈现出人口、产业集中的特点,城市系统也越发的复杂,并具有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这无疑也会增加城市治理的难度。而同城化的发展理论就是在城市建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我国最早提出同城化战略的时间是2005年,是深圳市首次提出与香港同城发展,在此之后我国其他地区也开始逐渐的发展同城化战略,众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城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我国最早提出同城化理论的学者是高秀艳和王海波,后谢俊贵和刘丽敏等学者基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邹辉和张辉基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陈征卫2010年针对广佛同城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此研究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但区域之间利益协调、行政壁垒、体制机制等问题,成为府际合作的障碍。陈永忠2014年针对成德同城化的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推进成德同城化,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认识同城化的内涵,研究认为同城化的内涵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等。

综合我国多个研究理论成果,将同城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以下几点定义:基于政治目的角度来说,同城化就是在城市背景下对自身以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提升;基于实施的效果来说,同城化的发展促使城市之间的交通越发的便利,产业的发展以及民生共享等实现了同城的效应;基于方式方法的层面来分析,同城化的发展打破了城市之间的地域限制,其次也促使组织结构之间的合作越发的顺利。总结来说同城化的发展就是相邻的城市之间打破交通、设施的限制,产业、环保、制度、生活等方面可以交互的发展,不受地区的限制,互相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地区之间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结合本文以上多个研究理论,本文可将同城化理论定义为两个以上的城市在政府行政、规划等方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同城发展,实现同城效应。

三、武鄂同城化的基础与条件

(一)鄂州城区与武汉中心城区距离近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说鄂州城区与武汉中心的距离较近,仅有大约52公里,此距离要比黄冈市和黄石市的中心城区距离要近很多。鄂州城区到武汉中心城区在武汉1+8城市圈中公里距离最短。鄂州城区与武汉中心城区较近的距离,为两个城市的同城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武鄂基础设施一体化不断推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和鄂州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发的完善,京广、京九等多条铁路已经连接了城市的市区,316国道以及沪蓉高速从东西横穿,106国道从南北纵穿,现今武汉和鄂州对接贯通的城市道路已经建成运行的有7条。同时市区与天河的距离只有约70公里,且现今的汉鄂快速通道已经建成,促使武汉与鄂州地区的行车距离显著缩短。武黄城际铁路现今已经运行了多年,两地的运行时间仅有不到20分钟。尤其是武汉地铁11号线可以直接通往鄂州市华容区,除了交通之外,鄂州很多其他的基础设施与武汉已经实现了协同建设,如两个地区的移动联通业务早已实现了同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分校区落户鄂州市梁子湖区,湖北货运机场落户鄂州市鄂城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