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大学劳动课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内容的有效举
都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无论是在磨炼顽强意志方面,还是在锤炼高尚品格方面,劳动都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而磨炼顽强的意志也好,锤炼高尚的品格也罢,都是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合情合景地在大学劳动课程中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在实现美好梦想的过程中,无不需要一个人奋发图强、坚持不懈、努力打拼,无不需要一个人具有顽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在劳动课程中培养劳动观念,在劳动课程中孕育劳动习惯以及在劳动课程中塑造劳动品质等途径,促进思想教育和劳动育人的有机融合。
一、在劳动课程中培养劳动观念
幸福生活并不会凭空而降,美好梦想也不会自动实现。唯有用我们勤劳的双手,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我们才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我们才可以实现五彩斑斓的美好梦想。
对于毕业之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劳动观念。如果缺乏良好的劳动观念,那么,大学生也就不会爱岗敬业,也就不会成为业界的精英,也就不会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离不开后天培养。思想教育正就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一方绚丽舞台。
比如说,部分大学生心存“一夜暴富”的幻想、“不劳而获”的渴望,这些不仅是大学生错误思想倾向的集中体现,也是缺乏劳动观念的具体表现。在大学劳动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深深地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唯有通过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以此为契机,教师不仅可以在劳动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
二、在劳动课程中孕育劳动习惯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倘若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们自然也就“眼里无活”、“懒得动手”、“得过且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劳动课程,让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旦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他们就会在工作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就会将每一项工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就会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佼佼者。
举例来说,在大学劳动教育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纸上谈兵”式的理论灌输,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出劳动理论课堂,走进多姿多彩的校园,走入异彩纷呈的社会,开展有的放矢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更为真切地感知中国大地,更为真实地体察国情民情。如,通过让大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治理,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就可以让他们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可以培养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不仅如此,在这些劳动家园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卓有成效地孕育大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而这些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能够让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受益终身。
三、在劳动课程中塑造劳动品质
塑造大学生的劳动品质,既是劳动育人的基本内容,也是思想教育和劳动育人有机融合的契合点。为了让大学生更为通透地理解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必须要引领他们理论联系实践。而通过劳动教育,正就是塑造大学生优秀的劳动品质。
有鉴于此,在大学劳动课程中,教师要围绕劳动教育的内容,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搭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立足于这些平台,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塑造大学生的劳动品质。
比如说,围绕“培养环保意识”这一大学劳动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绿化工作。通过参与校园绿化工作,大学生不仅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还能够不知不觉地塑造良好的劳动品质,如,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崇尚劳动等优秀劳动品质。
当然,在大学劳动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劳动品质时,教师一定要找准思想教育内容与塑造劳动品质的契合点。如此,教师才可以在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的同时,塑造大学生的劳动品质。
总而言之,归因于在大学劳动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就可以引领大学生逐渐形成劳动观念,逐步形成劳动习惯,逐渐塑造劳动品质等。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会深深地懂得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真谛,并自觉主动地崇尚劳动、崇拜劳模,光芒四射的劳模精神也就会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