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突出重围显山透绿以鄂州市西山风景区显山透绿

为加快鄂州市国家园林城建设,提升城市品味,市政府大力加强沿江地段的景观改造,强化西山风景区作为沿江风光带的龙头作用,为打破历史形成的建(构)筑的合围之势,进一步打造西山风景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提出对西山风景区周边建筑进行局部改造或整体外迁的可行性研究。

1 研究背景

鄂州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城市,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湖北省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鄂州“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今湖北鄂州市区之西,故名西山。西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西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距华中大都市武汉 68公里。北临长江,与黄州赤壁相望;南濒洋澜湖,同万顷碧波相连;东接繁华的闹市;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带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飞瀑漱玉。全山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 1.2公里,主峰海拔170米,总面积4000多亩。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瀑布。[1]

2 现状概况

2.1 用地现状及评价

西山风景区总面积约为3.4KM2,其中居住建筑用地面积50公顷,工业用地面积24公顷,占地比重较大。就目前现状建设情况而言,西山风景区可谓“四面楚歌”,大量土地、山体相继被“蚕食”、破坏或湮没于日益“长”高的建筑群中。伍家垅、邵家湾、雷山一坊、胡家湾、鄂钢职工宿舍等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排污严重的鄂钢制氧厂、洪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鄂州市机床厂等企业几乎将西山风景区包围;风景区中间还有六五三油库一大安全隐患,并将风景区割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致使风景区的雷山部分、抔湖区域迟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诗人元结隐居处、吴王屯水军、训练水军的营地,均由一些厂矿、码头、仓库所占。由于疏于管理,大量建筑物杂乱无章的向山体进军,山体被侵蚀,山体轮廓受到破坏,水土及植被的吞噬破坏亦较严重。

2.2 视线通廊分析

虽然西山风景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但实际状况是景区为不良景观包围,显山、透绿远远不够,西山风景区和城市接触面均处于各个管理单位的边缘。长江、长港、新港作为城市的主要水资然,山水景观未能建立有机的联系,缺乏明显的开敞融合空间。沿江地段岸线曲折,富于变化,易形成良好的景观视线,寒溪路南段、武昌大道以北区域建筑密集,山形被遮挡,让人望山兴叹、难以亲近,“有山不见山”。

2.3 现状客源及游客量统计分析

西山风景区的游客的大部分为国内游客,极少数为海外游客。国内游客中80%以上来自于湖北省,省内客源主要是鄂州本地市民,接近50%,其次是武汉、黄冈、黄石和咸宁等周边城市的居民,游客成员以中青年居多,达80%左右,职业多集中分布分布于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学生及文教科技人员等,出行的目的主要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旅游和宗教朝拜为主。游客在西山风景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为0.5-1天,就餐多在城区内或附近的街上餐厅,住宿选择城区的宾馆、招待所等。免费开放后,西山年入园人数激增至210万,是免费前的近10倍。

2.4 分析结论

西山风景区是鄂州市主要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西山的建设和发展,不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鄂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关联性。通过对西山风景区的分析,要保护鄂州“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市空间格局,将“山水渗透城市,城与山水交融”的城市山水园林特色充分显露出来,景区逐步实现“还绿于民”,就必须清理山体及山体周边与景观不相适应的建筑和设施,使山体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总体规划构想

3.1 功能结构与景区划分

西山风景名区功能结构分为 “一心一带四区”空间结构。[2]

“一心一带四区”为核心景区、滨江(港)风光带、西山景区、雷山景区、抔湖景区、综合协调发展区。

(1)核心景区(吴都新天地):以三国 、水文化、桥文化为核心,集佛禅文化、吴楚文化、名人文化为一体的历史人文特色广场。作为整个西山风景区门户,是整个景区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在设计中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恢弘庄重且极具序列感。